兴国灵山二十景和前令唐子侯氏 其十四 碧环亭

短草崇兰挹雾扉,东风随处绿依依。
一湾净绕天光发,八叠芳围昙影晞。
涓净深偏宜鹭浴,平连高不碍鸿飞。
坐疑远外无春色,青帝相携上翠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山间亭台的清新画卷,用平实的语言传递出自然与人文交融的闲适之美。

前两句像镜头缓缓推进:矮草与兰草在雾气中若隐若现,东风吹过处处绿意盎然。这里用"挹雾扉"(轻抚雾门)的拟人手法,让雾气有了动态感,而"绿依依"三字则传神地表现出草木随风轻摆的柔美姿态。

中间四句聚焦碧环亭周围景致:一湾清水倒映天光,层层叠叠的山花环绕着亭台。浅浅的溪流适合白鹭沐浴,平坦开阔的地势不妨碍大雁高飞。诗人通过"鹭浴""鸿飞"两个动态画面,让静谧的山水顿时鲜活起来,其中"深偏宜""高不碍"的用词,暗含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理。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坐在亭中几乎怀疑远方没有春色,直到与春神(青帝)携手登上青翠山峦。这个巧妙的转折,既写出了山亭视野的开阔,又用拟人手法("相携")将登山赏春写得如同老友相约般亲切自然。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份悠然自得的心境。诗人没有刻意渲染景色的壮丽,而是通过白鹭、鸿雁、雾气、山花等寻常景物,搭配"随处""相携"等生活化表达,让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春日山间的湿润空气,听到鸟羽划过水面的轻响。这种平淡中见真趣的写法,正是古代山水诗的高明之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