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宋教仁联
除专制恶魔,建共和新幕,经济宏,文章富,公才公望,古今畴与比伦,时势缔造赖英雄,恨狙击谁尸,君其如命何,已矣衡湘先哲;
谋同胞幸福,进社会开明,魄力大,志愿偿,立德立功,中外齐声爱戴,政党竞争成水火,痛鸱张为幻,世不足论也,伤哉燕赵羁人。
谋同胞幸福,进社会开明,魄力大,志愿偿,立德立功,中外齐声爱戴,政党竞争成水火,痛鸱张为幻,世不足论也,伤哉燕赵羁人。
现代解析
这首《挽宋教仁联》是悼念民国初年政治家宋教仁的挽联,用对比手法展现了宋教仁的功绩与时代的悲剧。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英雄的成就
上联先赞美宋教仁的三大贡献:推翻封建专制("除专制恶魔")、建立共和制度("建共和新幕")、兼具经济才能与文学造诣("经济宏,文章富")。用"古今畴与比伦"说他超越古今,是时势造就的英雄。
二、现实的残酷
下联转折写悲剧:宋教仁推动社会进步("谋同胞幸福")的抱负,本应得到爱戴("中外齐声爱戴"),却因政党斗争("政党竞争成水火")遭暗杀。"恨狙击谁尸"直接质问凶手,"君其如命何"感叹命运无常。
三、时代的悲鸣
结尾用地理意象寄托哀思:"衡湘先哲"指湖南人宋教仁,"燕赵羁人"是作者自比北方漂泊者。最后"世不足论也"的沉痛呐喊,既是对黑暗现实的控诉,也暗示共和理想受挫的时代悲剧。
全联最动人处在于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前段越突出宋教仁的才华与功绩,后段"痛鸱张为幻"(猫头鹰嚣张象征邪恶)的悲剧就越显深刻。这种用英雄陨落映照时代阴影的写法,让挽联既有个人悼念的深情,又具历史反思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