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文人的生活和心境,充满孤独、清高与淡泊名利的意味。
前两句写诗人借酒消愁、对月沉思的苦闷状态。他因为思考人生问题而头发都变白了,说明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中间四句展现了他的生活态度:他学习古代贤人修身养性,只愿与野鹤为伴(象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山间细泉流淌不息,暗示他思绪万千;孤灯在云雾中显得昏暗,烘托出隐居环境的清冷孤寂。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他像魏晋名士嵇康一样懒于应酬,连达官贵人的书信都懒得回复。这既表现了他对世俗礼节的蔑视,也显示了他坚守内心高洁、不愿与权贵往来的决心。
全诗通过雪月、野鹤、细泉等意象,塑造出一个超然物外、坚守节操的隐士形象,表达了诗人不愿随波逐流、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语言清冷孤峭,意境深远,很能引发人们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