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五刊陈伯平中丞奏议及词属题 其二 (乙亥)

疏劾三公世所贤,晚伤鼷弩遂沈泉。
追论朝政兼词旨,肠断光宣四十年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陈伯平的官员,他曾经勇敢地弹劾过三位高官("三公"),这些高官在当时是公认的贤能之人。陈伯平晚年却因为政治斗争失败,像被小弩箭("鼷弩")射伤一样黯然离世,沉入历史长河。

后两句说现在人们回顾他当年的奏章和政论,连带他写的诗词一起讨论,不禁让人为光宣年间(光绪和宣统两个皇帝的年号)这四十年的朝政感到痛心。这里的"肠断"不是真的断肠,而是形容一种极度的惋惜和伤感。

全诗通过对比陈伯平早年的刚直和晚景的凄凉,折射出晚清官场的复杂和时代的悲剧。作者用"鼷弩"(小暗箭)这个意象特别巧妙,既点明政治斗争的阴险,又暗示大人物往往败于小人之手的历史规律。最后用"光宣四十年"收尾,把个人命运放大到整个时代背景,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沉重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