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慈九三高龄住院手术后不孝男病榻前作(甲午)

床前未觉晓星残,不解带衣祈大安。
寸愿期颐萱室健,三巡蓝尾燕歌阑。
南华姑妄齐生死,双鲤诚惶出暖寒。
榕水悠悠慈母泪,秋声戚戚伴沉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儿子在93岁高龄母亲手术后,于病床前写下的深情之作。全诗通过朴实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母子间动人的情感纽带。

前两句"床前未觉晓星残,不解带衣祈大安"描绘了儿子彻夜守候的场景:天都快亮了还没察觉,衣服都没脱就盼着母亲平安。这种细节描写特别打动人,让我们看到一个孝子真实的守候状态。

中间四句用了几个典故来表达心意:"期颐"指百岁长寿,"萱室"代指母亲;"蓝尾"是古代祝寿的酒,"燕歌"暗喻欢乐时光。儿子在这里许愿母亲能长命百岁,回忆起往日团聚的温馨。接着用《南华经》的典故表达看淡生死的豁达,又用"双鲤"(指家书)表达对母亲冷暖的牵挂。

最后两句最催泪:用"榕水"比喻母亲的泪水,"秋声戚戚"的凄凉环境,与母亲沉睡的鼾声形成对比。这里既有对母亲病痛的痛心,又暗含对生命顽强的感动。

整首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儿子在病床前对母亲说的家常话。但正是这种朴实无华的叙述,把"子欲养而亲待"的焦虑、对母亲康复的期盼、以及生命无常的感慨,都真挚地表达出来了。读来让人感受到,世界上最珍贵的不是功名利禄,而是父母安康、家人团聚的平凡幸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