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辛稼轩水调歌头和杨济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及本调读李广传,皆自写肮脏①,不独鹧鸪天追念少年时也。余少志颇似稼轩,辛亥以后,始一意文史。去冬谢太学归卧海上,至菽水不给,遂斥藏书,辄效稼轩体赋此
甚年年风雪走关河,行李总萧疏。
记挑灯看剑,长城饮马,气欲吞胡。
也欲舳舻十万,东去王扶余。
收拾平生志,都付黄垆。
一自胡人退后,便埋头窗下,雕琢虫鱼。
算怀铅握椠,成就等身书。
只无如、生花妙笔,反饿来、交谪愧妻孥。
从今学、荛翁榜样(黄荛圃晚贫,至鬻其藏书。),聊救清癯。
记挑灯看剑,长城饮马,气欲吞胡。
也欲舳舻十万,东去王扶余。
收拾平生志,都付黄垆。
一自胡人退后,便埋头窗下,雕琢虫鱼。
算怀铅握椠,成就等身书。
只无如、生花妙笔,反饿来、交谪愧妻孥。
从今学、荛翁榜样(黄荛圃晚贫,至鬻其藏书。),聊救清癯。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是一位壮志未酬的文人对自己人生的深刻反思,用辛弃疾(号稼轩)的豪放风格来抒发内心的不甘与无奈。
上半部分回忆年轻时的热血抱负: - 开篇用"年年风雪走关河"描绘自己像古代侠客一样四处奔波,但行李总是简单寒酸,暗示现实艰难。 - "挑灯看剑""长城饮马"这些画面感极强的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了他年轻时想学辛弃疾上阵杀敌、收复河山的豪情。 - "舳舻十万"的夸张想象,更凸显他曾经想要建立像古代名将那样的不世功业。
但转折出现在"收拾平生志,都付黄垆"——所有抱负最终都化作了坟前的一杯酒,用黄酒祭奠梦想的消亡,充满悲凉。
下半部分写现实困境: - "胡人退后"可能暗指时局变化,他只能埋头书斋,做些校勘古籍("雕琢虫鱼")的琐事。 - 虽然著书立说("怀铅握椠"指写作),堆起来有等人高,但用"生花妙笔反饿来"的对比,辛辣讽刺文人再才华横溢也难逃贫困。 - 最扎心的是连家人都埋怨他("交谪愧妻孥"),这种中年失意的窘迫跃然纸上。
结尾的自我解嘲尤其动人: - 说要学清代藏书家黄丕烈(号荛圃)晚年卖书度日,用"聊救清癯"(暂且解救瘦弱身体)的黑色幽默,把文人骨气与生活压力间的矛盾写得入木三分。
全词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曾经想当英雄,最后活成笑话"的真实感。作者像现代人一样,年轻时觉得能改变世界,中年后发现连养家都难,只能用自嘲化解不甘。这种跨越时空的人生共鸣,正是古典诗词的永恒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