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次女昭质
平生木石肠,临老恋儿女。
尔姊有远行,一力欲借汝。
汝性得吾偏,褊衷非所许。
秉身虽云懦,好学莫能禦。
如何遘短折,病久卒难愈。
徙痈事无及,内热空白煮。
床棱摸欲穿,鼻息断犹数。
伤哉不出户,一出即死所。
廿年椟中珠,掩此和泪土。
雨锸会当晴,风柯向谁语。
汝病人岂知,吾愁翻见疑。
相牵游西山,犹不谓汝危。
归视计已迫,镵砭遂杂施。
以死将谁怼,活我亦此医。
香花舁一棺,瞑目甘息机。
毫发不受垢,无烦盥以匜。
但恨顾未了,何妨待吾衰。
恩爱若是妄,悲忧宁自欺。
达理不可喻,魂气终安之。
咫尺果从我,虹桥非路歧。
尔姊有远行,一力欲借汝。
汝性得吾偏,褊衷非所许。
秉身虽云懦,好学莫能禦。
如何遘短折,病久卒难愈。
徙痈事无及,内热空白煮。
床棱摸欲穿,鼻息断犹数。
伤哉不出户,一出即死所。
廿年椟中珠,掩此和泪土。
雨锸会当晴,风柯向谁语。
汝病人岂知,吾愁翻见疑。
相牵游西山,犹不谓汝危。
归视计已迫,镵砭遂杂施。
以死将谁怼,活我亦此医。
香花舁一棺,瞑目甘息机。
毫发不受垢,无烦盥以匜。
但恨顾未了,何妨待吾衰。
恩爱若是妄,悲忧宁自欺。
达理不可喻,魂气终安之。
咫尺果从我,虹桥非路歧。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一位老父亲痛失爱女的深情之作,用平实的语言道尽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怆。
全诗可分为三层情感脉络: 1. 回忆女儿的特质:开篇用"木石肠"形容自己本是个硬心肠的人,年老却格外依恋子女。提到二女儿性格像自己("得吾偏"),虽然内向懦弱但特别好学,这些生活细节让女儿形象跃然纸上。
2. 病榻前的煎熬:用"徙痈"(割疮)暗示尝试各种治疗都无效,"床棱摸欲穿"生动展现父亲日夜守在病床前抚摸床沿的焦灼。最痛心的是女儿最后一次出门就医就再没回来,"廿年椟中珠"比喻二十年珍爱的掌上明珠就此长埋。
3. 矛盾的心理挣扎:父亲自责带女儿出游西山时没察觉病情危重("犹不谓汝危"),又痛苦于"以死将谁怼"——不知该怨恨庸医还是命运。最后用"虹桥非路歧"的比喻,幻想女儿灵魂仍在身边,透露出无法接受现实的恍惚状态。
诗中打动人心的是那些真实细节:父亲记得女儿"鼻息断犹数"的临终呼吸,坚持不用梳洗("无烦盥以匜")保持女儿遗体洁净,甚至自我安慰说"何妨待吾衰"(不如等我老了再走)。这种夹杂着自责、不舍、自我安慰的复杂哀思,比直白的哭泣更令人揪心。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老人在病榻前絮絮叨叨的追忆,正是这种朴实无华的真情,让跨越三百年的丧女之痛依然能刺痛现代读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