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自在的采莲图景,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物活动的结合,传递出超脱世俗的闲适心境。
前四句写采莲环境:浅水滩上荇菜花茂盛,深水区菱叶稀疏,营造出疏密有致的自然画面。采莲人独自往来,享受这份自在,不屑于邀请那些浮华的淇水美女相伴("淇上姝"指代世俗艳丽的女子)。
中间四句展开想象:宽阔的江面看不到田埂,大泽漫无边际,浪花中仿佛听见海中仙童说话,水流深处似有鲛人居住。这些充满神话色彩的描写,将平凡的采莲场景升华成梦幻般的仙境。
后四句回归现实:春日的大雁时而掠过小船,新生的浮萍又铺满湖面。采莲人趁着暮色专心采摘,完全不去思考世俗的贤愚得失。最后两句尤为点睛——在暮色中专注劳作,忘却世间评判标准,正是全诗追求的精神境界。
全诗妙在将日常劳动诗化,通过虚实结合的写法,把采莲这件普通农事写得仙气飘飘。诗人想表达的是一种摒弃世俗纷扰、回归自然本真的生活态度,就像采莲人那样,在简单劳动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储光羲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