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同左渔起黄虞六饮徐州殷秀才家秀才曾纠集义兵杀平妖贼

秃袖豪歌青夜寒,烛花重剪照阑干。尊前缘酒浇胸进,腰下青铜蚀血看。

马影路傍霜气重,鸡声河上月光残。明朝又上长安道,细认须髯好跨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群豪杰在徐州殷秀才家聚会的情景,充满了江湖豪情和英雄气概。

前两句写夜晚聚会场景:穿着简朴的豪杰们在寒夜里放声高歌,烛花剪了又剪,烛光照亮了栏杆。这里"秃袖"指简朴的衣着,"豪歌"展现了不拘小节的豪迈。

中间四句刻画人物形象:他们举杯痛饮,用美酒浇胸(形容豪饮);腰间佩戴的青铜宝剑还带着战斗留下的血迹。接着镜头转向室外:马匹在寒霜中等待,河边的鸡鸣声中残月将落。这些细节既展现了他们的战士身份,又暗示即将启程。

最后两句写天亮后的行动:明天又要踏上通往长安的路,仔细整理胡须准备骑马出发。"细认须髯"这个细节特别生动,既表现了战士的英武,又透露出对仪容的重视。

全诗通过夜饮、佩剑、战马等意象,塑造了一群刚经历过战斗、又要奔赴新征程的豪杰形象。语言豪放中带着细腻,既有"豪歌""浇胸"这样的大气描写,又有"烛花重剪""细认须髯"这样的生活细节,让英雄形象既威武又真实。霜气、月光等景物描写更增添了苍凉壮美的氛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