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警诗

慎言浑不畏,忍事又何妨。
国法须遵守,人非莫举扬。
无私仍克己,直道更和光。
此个如端的,天应降吉祥。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为人处世的智慧,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低调做人,踏实做事"。全诗用大白话教我们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平衡:

1. 说话要谨慎,但不必过度害怕;遇到小事能忍则忍,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两句教我们既要有原则,也要懂得变通。

2. 强调遵纪守法是底线,但不要当"告密者",别人有小过错不必到处宣扬。这里体现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处世哲学。

3. 做人要克制私心(无私克己),坚持正道(直道),但也要懂得收敛锋芒(和光)。就像珍珠会发光但不刺眼,强调内在修养与外在谦和的统一。

4. 最后两句是美好祝愿:如果能做到以上这些,自然会得到上天眷顾。这里的"天"可以理解为自然规律——种下善因,终得善果。

全诗魅力在于把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转化成具体的生活建议:既讲原则又懂变通,既正直又圆融。就像教你在生活中既要做个"老实人",又不能当"老古板",这种平衡的智慧在今天依然适用。

张齐贤

张齐贤(942年—1014年),字师亮。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人,后徙居洛阳(今属河南)。北宋名臣。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张齐贤登进士第,先后担任通判、枢密副使、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司空等职,还曾率领边军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为相前后二十一年,对北宋初期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都作出了极大贡献。史称其“四践两府、九居八座,晚岁以三公就第,康宁福寿,时罕其比”。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张齐贤去世,年七十二。追赠司徒,谥号“文定”。有《书录解题》、《洛阳搢绅旧闻记》传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