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世俗、安于农耕生活的读书人形象。诗人开篇就说自己从小就不擅长应付世俗那一套,过着清贫的种田生活。农忙时干活,农闲时休息,日子简单规律。
他感叹真正的道德准则已经失落很久了,好在古代圣贤留下了经典著作(六经)。他喜欢研读这些经典,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和朋友讨论。虽然头发早已花白,但他依然保持着学习的态度,因为古代圣贤(伏羲、神农)离我们太远了,他们高尚的精神品格实在值得珍惜。
整首诗表达了两种生活态度:一方面安于朴素的农耕生活,另一方面坚持读书求道。诗人认为在道德沦丧的时代,只有回归田园、研读经典,才能保持内心的纯净。这种既耕田又读书的生活方式,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对精神世界的坚守。
袁华
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