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寄求道人

天工愦愦春无力,桃李颦心少颜色。
梦中矫首望三山,我是东南未归客。
岂壑交游人姓支,相思江月半成规。
遥知草木代说法,岂是画饼随随儿嬉。
此身分不过朝市,何日相从拂衣袂。
岂容陶令载白莲,会作郑虔书落柿。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语言生动,情感真挚。

开头两句用拟人手法写春天无精打采,桃李花开得也不鲜艳,暗示作者心情低落。"天工"(大自然)都显得昏昏沉沉,春天没有活力,连桃花李花都愁眉苦脸,颜色暗淡。这其实是借景抒情,反映作者内心的苦闷。

中间部分写作者的思念和感悟。他梦中抬头遥望蓬莱三仙山(象征理想世界),自比流落东南的游子。提到一位姓支的朋友(可能指东晋隐士支遁),在月圆一半时望着江水思念对方。他知道草木枯荣都在讲述人生道理(佛教"草木说法"的典故),但现实却像画饼充饥般虚幻。

最后四句直抒胸臆:厌倦了朝廷市井的纷扰,渴望和朋友一起归隐。"拂衣袂"这个动作很形象,表示要甩袖离去。用陶渊明种白莲、郑虔写柿子的典故,说明自己终将像这些隐士一样,过上清雅自在的生活。

全诗妙在把抽象的情感具象化:用"春无力"写郁闷,用"望三山"写向往,用"画饼"写空虚。典故用得自然,比如"草木说法"既符合僧人支遁的身份,又暗含哲理。最后两个隐士典故的并列,让归隐的愿望显得更坚定。

朱槔

徽州婺源人,字逢年。朱松弟。有轶才,自负其长,不肯随俗俯仰。工诗。有《玉澜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