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赵正之

君为稻田官,君非力田科。
我令耕田夫,为君奏田歌。
南亩茨粱稼,东郊烟雨蓑。
田家不作苦,奈此岁暮何。
悯悯望有年,一失成蹉跎。
立苗非不疏,稊稗常苦多。
小人剥良善,蓬蒿贱嘉禾。
去恶藉老农,芟夷戒骈罗。
夫君邦之彦,妙年加切磋。
治国与治身,此道终靡他。
人心不相远,如以斧伐柯。
愿君日显荣,吾言期不磨(《宋诗拾遗》卷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一位叫赵正之的朋友的劝勉之作,用种田的道理比喻为官治国的道理,语言朴实但寓意深刻。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1. 开头用种田比喻(1-4句) 诗人说赵正之是管农业的官员,但自己不是干农活的。现在我这个种田人要给你唱首"种田歌"——用农民的经验来给你讲道理。

2. 中间讲种田的智慧(5-16句) 这部分全是种田的经验: - 南边地里种高粱,东边下雨要穿蓑衣 - 农民不勤劳,年底就要挨饿 - 庄稼种得太稀不行,杂草太多更麻烦 - 坏人欺负好人,就像杂草挤掉好苗 - 除草要靠老农经验,不能乱来

这些种田经验其实都是在说为官之道:要勤政、要防微杜渐、要任用贤能、要铲除奸佞。

3. 最后直接劝勉(17-22句) 诗人夸赵正之是国家的栋梁,年轻有为,但提醒他: - 治国和修身是一个道理 - 人心都是相通的(就像用斧头砍树枝,道理简单) - 希望你官运亨通,我说的这些话希望你不要忘记

这首诗妙在: 1. 用农民最熟悉的种田来讲大道理,特别接地气 2. 每句种田经验都对应为官之道,比喻贴切 3. 最后点明主题,既有期待又有告诫 4. 语言就像老农聊天一样朴实,但道理深刻

就像现在用"种好责任田"来比喻做好本职工作一样,古人早就懂得用生活常识来讲大道理。诗人不是高高在上地说教,而是用朋友聊天的口气,既亲切又有说服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