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十二夜,陪月村先生登长洲廨东小阁看月,时江北诸郡县大水,既事拈前韵写感
月吾问汝,照几家欢宴,几家漂泊。
刬尽吴山千万叠,放眼大江南北。
鸡犬荒凉,鱼龙跋扈,烟树长淮黑。
戟门深处,此时歌舞如织。
可笑王粲穷愁,贾生痛苦,何补匡时策,但得升平温饱过,说甚杜陵契稷。
卧看诸公,龙骧虎步,只手回天劫。
腐儒无用,登楼且醉江月。
刬尽吴山千万叠,放眼大江南北。
鸡犬荒凉,鱼龙跋扈,烟树长淮黑。
戟门深处,此时歌舞如织。
可笑王粲穷愁,贾生痛苦,何补匡时策,但得升平温饱过,说甚杜陵契稷。
卧看诸公,龙骧虎步,只手回天劫。
腐儒无用,登楼且醉江月。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陪朋友登楼赏月时,看到江北水灾惨状引发的感慨。全词用对比手法,展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残酷现实。
上阕开篇就对着月亮发问:你照着多少人家在欢宴,又照着多少人在逃难?这个质问特别有力。接着描写洪水淹没吴山,放眼望去,大江南北都是灾荒景象。"鸡犬荒凉"说村庄破败,"鱼龙跋扈"形容洪水肆虐,长淮流域一片黑暗。但就在官员的深宅大院里,歌舞却热闹得很。
下阕作者开始自嘲:像王粲、贾谊这样忧国忧民有什么用?老百姓能温饱就不错了,还谈什么治国平天下?看着那些大人物们威风凛凛,似乎能手挽狂澜,而自己这样的读书人实在没用,不如喝喝酒、看看月亮。
全词最打动人的是强烈的反差:一边是百姓流离失所,一边是权贵歌舞升平。作者表面说"腐儒无用",其实是用反话表达愤懑。最后"登楼且醉江月"的洒脱,反而更显出他的无奈和悲凉。这种讽刺手法,让读者更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