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

惆怅东君又欲回,襟怀从此为谁开。
懒寻南浦踏芳草,自倚东阑看古槐。
柳外已无莺宛转,帘前惟有燕徘徊。
残红狼藉随风去,暗绿离披逐雨来。
罗绮香消深院落,笙歌梦断旧楼台。
游蜂有恨环幽树,落絮含愁点碧苔。
风景已知留不住,漏声无奈苦相催。
待看岁晚寒收尽,依旧阳和被九垓。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即将离去时,诗人内心的惆怅与不舍。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首联"惆怅东君又欲回,襟怀从此为谁开",直接点明主题:春天(东君)要走了,诗人感到失落,不知道以后还能为谁敞开心扉。这里用拟人手法,把春天比作一位即将离去的朋友。

中间几联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去夏来的景象变化:
- 诗人懒得去南浦踏青,只是倚着栏杆看古槐,表现出对春天离去的消极情绪
- 柳树上黄莺的歌声消失了,只有燕子在帘前徘徊,暗示季节更替
- 残花随风飘散,绿叶在雨中摇曳,描绘出暮春特有的景象
- 华丽的院落里香气消散,楼台上的笙歌也停止了,暗示繁华将尽
- 蜜蜂绕着幽深的树木飞舞,柳絮带着愁绪落在青苔上,用拟人手法赋予昆虫植物以人的情感

尾联"风景已知留不住,漏声无奈苦相催",用漏壶滴水声象征时间流逝,表达对春天离去的无可奈何。最后两句又透露出希望:等到寒冬过去,温暖的阳光终将再次普照大地。

全诗最大的特点是"借景抒情",通过对暮春景物的细腻描写,把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中运用了大量拟人手法(如"东君"、"游蜂有恨"、"落絮含愁"),让无情的自然景物也带上了人的情感色彩,增强了感染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