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可铿将之檀岛以诗赠行士难文质并后起独推君出国游何壮登程岁值新故情嘉子厚通讯嘱予频檀岛春常在天教住艺人赠别棋友出国挥手凌空去赠君惟小诗从今徒有梦较量一枰棋吴子复道长挽词(一九七九年)

海内论朋辈,知吾独数君。
噩音惊谢世,同调又何人。
小玺饶秦味,分书得汉神。
诸生仰馀绪,遗作更堪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首是送别诗,后一首是悼念诗,情感对比鲜明。

送别诗部分: 诗人用轻松笔调描写好友黄可铿去檀香山(檀岛)的情景。开头夸朋友才华出众,是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出国游何壮"既羡慕朋友远行的豪迈,又点明出发时间在春节前后。诗中提到会像唐代柳宗元(子厚)那样常写信联系,用"檀岛春常在"形容目的地气候宜人。最后四句最有趣:送别时只能挥手告别,赠诗一首,以后想下棋只能在梦里了——通过"较量一枰棋"的日常细节,展现两人深厚的棋友情谊。

悼念诗部分: 风格骤变,充满沉痛。开头就说"能懂我的朋友就属您了",凸显逝者(吴子复)的知音地位。"噩音惊谢世"写得知死讯的震惊,"同调又何人"道出知音难觅的孤独。后四句转为专业评价:逝者的印章有秦代古风,隶书(分书)深得汉代神韵。最后说学生们会继承他的艺术,遗作更显珍贵——这是对艺术家最好的纪念。

两首诗共同特点: 1. 善用对比:前首的春日常在vs后首的天人永隔 2. 细节传情:通过写信、下棋、书法等生活细节表现情感 3. 语言质朴:没有华丽辞藻,就像朋友间说话般自然 4. 情感真挚:无论是送别的祝福还是悼念的哀思,都发自内心

最打动人心的,是诗人用最平常的事物——一封信、一盘棋、一枚印章,就让我们感受到友谊的温暖与失去知音的痛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