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被贬到偏远之地后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家乡的思念,也有对人生的反思,最后在自然中找到一丝平静。
开头两句"归欤何日是真归,惭愧山林与愿违"直白地道出了想回家却不能的无奈。"山林"代表隐居生活,但现实是被贬到远方,与理想背道而驰。这种反差让人感到惭愧。
中间四句用具体数字强化了人生际遇的沉重感。"垂老八千馀里谪"说年老还被贬到八千里外,"回头四十九年非"则是对大半生选择的反思。接着用"穷边野水黄云渡"描绘荒凉的贬谪地景象,与"梦里田家白板扉"的温馨家园形成强烈对比。
最后两句突然转向轻松的画面:沙洲上的水鸟频频飞落,似乎懂得作者已经放下机心。这里的"忘机"指不再计较得失,在自然中获得了心灵解脱。这种结尾让全诗从沉重的基调中跳脱出来,展现了作者最终与命运和解的智慧。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真实展现了人生困境中的心理变化:从痛苦迷茫到自我反思,最后在平凡自然中找到慰藉。这种情感历程很容易引起现代人的共鸣,毕竟谁没有经历过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呢?而作者最终在自然中获得的平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面对逆境的生活智慧。
李京
生卒年不详。籍贯未能确定,寓长安时有“却羡秦州雁,逢春尽北飞”(《除夜长安作》)之句,疑为秦州(今甘肃天水)人。后梁贞明六年(920)登进士第。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七一。《全唐诗》存诗1首,一作李景诗,恐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