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悠闲午后被意外打断的生动场景,充满生活情趣和画面感。
上片先用动物活动点明季节——蜜蜂分巢、燕子补窝的初春景象,落叶铺满江岸营造出静谧氛围。突然风雨袭来,雨打芭蕉的声响打破了宁静,为下文做铺垫。
下片转折有趣:一位正在午睡的隐士被雨声惊醒,醒来时茶炉的烟气正从花枝间袅袅升起。这时有个背着琴的客人冒雨而来,正走过红色小桥。最后这个镜头像电影特写,雨中红桥、负琴访客的画面既雅致又充满动感。
全词妙在三个转折:从宁静到风雨,从睡梦到惊醒,从独处到客至。通过声音(雨打芭蕉)、视觉(茶烟花梢)和动作(度红桥)的层层推进,把寻常午后写得妙趣横生,让人仿佛能听到雨声、闻到茶香、看到那位踏雨而来的琴客。
陈继儒
陈继儒(1558~1639)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诸生,年二十九,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擅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的修养,赞同书画同源。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著有《妮古录》、《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