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母亲的愧疚。
第一句"入洛诚多事,游梁亦已频"说自己在洛阳和开封这些大城市奔波忙碌,已经很多次了。这里用两个地名代表到处漂泊的生活。
第二句"半生欢结客,一刺肯依人"讲自己半辈子都在结交朋友、讨好别人,连递个名片都要看人脸色。这里的"刺"是古代的名片,"依人"就是迎合别人。
第三句"不遇钟期听,何惭原宪贫"用了两个典故:钟期是懂音乐的人,原宪是孔子的穷学生。意思是说:既然遇不到懂我的人,那我穷一点也没什么好羞愧的。
最后两句"倚闾终日望,只是负慈亲"最感人:想到老母亲天天倚着门框盼我回家,就觉得特别对不起她。"倚闾"就是靠着门框张望的意思。
整首诗表达了三种情感:
1. 对奔波生活的厌倦
2. 对怀才不遇的无奈
3. 对母亲的深深愧疚
最打动人的是最后对母亲的牵挂,让所有在外打拼的人都能感同身受。诗人用简单的生活场景(递名片、母亲等门),把复杂的感情说得特别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