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现代解析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是王昌龄送别好友辛渐时写下的两首七言诗,用自然景象和比喻传递了复杂的情感。

第一首前两句描绘送别场景:秋雨连绵的夜晚,诗人与友人相聚在吴地;天亮送别时,只见楚山孤零零矗立。这里用"寒雨""孤山"烘托离别的凄凉氛围。后两句是千古名句:诗人托友人带话给洛阳亲友——我的心就像玉壶里的冰块一样清澈纯净。这是用"冰心玉壶"的比喻,既表达自己坚守高洁品格的决心,也暗含对官场污浊的不妥协。

第二首转换空间视角:丹阳城南城北被秋云笼罩,暗示前路迷茫。在高楼饯别时,诗人说想醉却醉不了,因为内心像月光下的寒江般孤寂。这里"不能醉"三个字很妙,既写实(要送行不能喝醉),又暗含无法借酒消愁的苦闷。最后用寒江明月作结,把离愁升华成一种清冷的美感。

两首诗共同特点是:1. 善用天气景象(雨、云、月)烘托情绪;2. 比喻新颖贴切(冰心、玉壶、寒江);3. 在离别愁绪中坚守精神追求。王昌龄把送别诗写出了新高度,既有真情实感,又包含人生哲理,这就是它能流传千年的魅力所在。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