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友人蒋明府的回应,表达了自己对学问、人生和友情的思考。
前四句写自己的学问追求:作者谦虚地说自己的文章对治国安邦没什么实际用处,只是沉迷读书近乎成瘾。偶尔和德高望重的长辈交往,才稍微理解古人的思想境界。这里用"耽书成淫"这个夸张说法,既自嘲读书痴迷,又暗示真正的学问需要适度。
中间四句用比喻谈人生修养:"不琢岂非玉"说璞玉不雕琢就难成美器,"无弦孰为琴"说没有琴弦就不能演奏,比喻人需要不断修炼才能展现价值。"岁宴灯火微"写年末灯火暗淡,"江阔鱼龙深"写江中潜藏着鱼龙,暗示世事深邃难测。
最后两句表达对友情的珍视:想要回报朋友的美意馈赠,但哪里找得到"双南金"这样的厚礼呢?"双南金"是古代名贵金属,这里既指珍贵礼物,也暗喻真挚友情就像稀世珍宝一样难得。
全诗用平实的语言探讨了读书、修身、处世之道,既有对学问的清醒认识,也有对世事的深刻观察,最后落脚于真挚的友情。诗中"不琢岂非玉"等比喻既形象又富有哲理,末尾的"双南金"更将友情升华,展现了传统文人既重学问更重情谊的精神追求。
黄溍
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