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汪圣锡

美玉藏精璞,明珠媚深渊。
天清气或朗,光景露涓涓。
或者辄按剑,奇才叹难全。
之子英杰人,声名何轩轩。
妙龄魁四海,终始皆称贤。
过眼不再读,悟心非口传。
文真翻手成,识超余子先。
森森列五岳,浩浩朝百川。
谓年未三十,当握造化权。
陶甄到唐虞,修洁偕渊骞。
谁云一戢翅,沈滞十二年。
众论今未谐,子心方藐然。
磨礲尽箭镞,刮洗成混圆。
上造羲轩外,下极宣政前。
讨论分本末,钩颐穷由缘。
遥遥数千载,恍然落眼边。
斯文天其兴,子能常踬颠。
试看桃李花,三春何暄妍。
未及瞬息间,飘零堕风烟。
青青乔松枝,霜雪弥贞坚。
子如识此理,聊臣白云巅。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赞美了一位名叫汪圣锡的才子,同时表达了对他怀才不遇的惋惜。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前八句)用美玉明珠比喻人才。诗人说真正的宝物往往藏在璞石里,明珠也爱藏在深水中,就像人才需要合适的时机才能发光。但现实常有人嫉妒英才("按剑"指警惕防备),导致奇才难以施展。

第二部分(中间十六句)具体描写汪圣锡的才华。他年少成名("妙龄魁四海"),读书过目不忘,文章信手拈来,见识远超同龄人。他的才华像五岳般巍峨,如百川归海般博大。本该在三十岁前就有一番作为,却怀才不遇十二年。但汪圣锡并不气馁,依然在打磨自己("磨礲尽箭镞"指去除锋芒),研究古今学问。

第三部分(最后十句)用自然现象阐明哲理。诗人用桃李花比喻短暂的成功——虽然三月开得灿烂,但转眼就会凋零;而松树经历风霜反而更显坚挺,暗示真正的才华经得起时间考验。最后劝汪圣锡像松树一样保持操守,超然物外("白云巅"象征高洁境界)。

全诗通过"美玉vs璞石"、"明珠vs深渊"、"桃花vs松树"等多组对比,表达了三个核心思想:真正的才华需要沉淀;面对逆境要保持韧性;短暂的名利不如持久的德行。诗中"刮洗成混圆"等句尤其精彩,形象展现了人才从锋芒毕露到圆融成熟的过程。

张九成

(1092—1159)杭州钱塘人,字子韶,号横浦居士,又号无垢居士。少游京师,从学于杨时。高宗绍兴二年进士第一。历著作郎及礼部、刑部侍郎等职。因与秦桧不和,被谪南安军十四年。桧死,起知温州。研思经学,多有训解。卒谥文忠。有《横浦集》、《孟子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