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湖阴曲一首
上林鸣蛙私邪官,金陵指顾成长安。
唾壶一曲玉如意,声断石城锋镝寒。
从来龙化中兴主,不似黄须阿奴武。
当时斩鞅心下事,今日扬鞭目中虏。
黄埃散漫重瞳微,雨师不洒疑人知。
梦回日转惊已午,马骑风疾那容追。
一声吉语禁门静,万国笙歌丹仗整。
山倾海动忽燃脐,地闢天开谁问鼎。
长江千里真险哉,煌煌晋业流秦淮。
江涛一洗娇妖氛息,湖阴千古琉璃碧。
唾壶一曲玉如意,声断石城锋镝寒。
从来龙化中兴主,不似黄须阿奴武。
当时斩鞅心下事,今日扬鞭目中虏。
黄埃散漫重瞳微,雨师不洒疑人知。
梦回日转惊已午,马骑风疾那容追。
一声吉语禁门静,万国笙歌丹仗整。
山倾海动忽燃脐,地闢天开谁问鼎。
长江千里真险哉,煌煌晋业流秦淮。
江涛一洗娇妖氛息,湖阴千古琉璃碧。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历史典故为背景,用生动的画面感展现了权力更迭的戏剧性场景。我们可以分几个部分来理解:
开篇用"上林鸣蛙"和"金陵变长安"的比喻,暗指小人得势、都城变迁的乱象。"唾壶击碎""石城箭寒"这些画面,生动表现了战争的血腥残酷。
中间部分通过对比手法:用"龙化中兴主"与"黄须阿奴"的对比,展现明君与武夫的差别;用"当时斩鞅"与"今日扬鞭"的今昔对照,突出形势变化之快。"黄埃散漫""雨师不洒"等环境描写,烘托出风雨欲来的紧张氛围。
高潮部分极具戏剧性:前脚还是"万国笙歌"的庆典,转眼就"山倾海动"般崩塌。"燃脐"用董卓典故,暗示权贵惨死;"问鼎"则点明群雄争霸的乱局。
结尾以长江天险为喻,指出看似坚固的王朝基业("煌煌晋业")终将消逝在秦淮河中。最后"湖阴琉璃碧"的澄明景象,与开头的乱象形成强烈反差,暗示历史总会涤荡污浊,回归清明。
全诗最精彩的是将宏大历史压缩在几个电影镜头般的画面里:从都城变迁到战场厮杀,从庆典狂欢到霸业崩塌,最后归于江水长流。这种跳跃的叙事既保留了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诗意想象,让读者在惊心动魄的意象中感受到历史的无常。
王阮
(?—1208)宋江州德安人,字南卿。王韶曾孙。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对策极言迁都建康以图进取。光宗绍熙中知濠州,整修战备,金人不敢犯。改知抚州。韩侂胄闻其名,特命入奏,诱以美官,遭拒大怒,批旨予祠。归隐庐山以终。有《义丰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