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肆式古堂主人以宋拓本蜀石经残本见示作歌纪之
式古堂中富名翰,示我一册尤魁奇。
发编古采动心目,孟蜀刻石存孑遗。
《春秋左氏》第十五,一万二千文有奇。
以注附经昔未见,潜研数纸当时推。
廿年前遇陈仲虎,模版成帙欣相贻。
醵金将助幸同学,风流儒雅堪追思。
安得好事踵斯举,万本流播经生帷。
淮东丁叟储汴刻,昨者刘览今神驰。
矧兹宝墨更希有,摩挲何让商周彝。
率更笔势宛亲授,余事亦复凌等夷。
孙张杨周各骋誉,写孤经者知为谁。
惜哉计赢不能夺,持璧欲返空嗟咨。
发编古采动心目,孟蜀刻石存孑遗。
《春秋左氏》第十五,一万二千文有奇。
以注附经昔未见,潜研数纸当时推。
廿年前遇陈仲虎,模版成帙欣相贻。
醵金将助幸同学,风流儒雅堪追思。
安得好事踵斯举,万本流播经生帷。
淮东丁叟储汴刻,昨者刘览今神驰。
矧兹宝墨更希有,摩挲何让商周彝。
率更笔势宛亲授,余事亦复凌等夷。
孙张杨周各骋誉,写孤经者知为谁。
惜哉计赢不能夺,持璧欲返空嗟咨。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在一位叫"式古堂主人"的朋友那里看到一本珍贵的宋代拓本《蜀石经》残卷,内心激动写下这首诗记录感受。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前8句):
作者先夸朋友收藏丰富,特别展示了这本罕见的宋代拓本。打开书卷,古老的墨香扑面而来,这是五代十国时期蜀地刻在石头上的经书残本。内容是《春秋左氏传》第十五卷,有一万二千多字。最特别的是这个版本把注释和经文刻在一起,这在当时很罕见,连大学者钱大昕(号潜研)都专门研究过。
第二部分(中间8句):
作者回忆20年前遇到学者陈仲虎,对方曾送他一套仿刻本。当时学者们凑钱想重刻这部经书,这种文人雅士的风范令人怀念。作者感叹现在要是也有人能继续这种文化事业,让更多读书人看到就好了。还提到另一位收藏家丁杰(淮东丁叟)收藏的汴梁刻本,昨天刚看过今天就又想念了。
第三部分(最后8句):
说眼前这部墨宝比青铜器还珍贵,字迹像大书法家欧阳询(率更)亲笔所写,其他写经人(孙、张、杨、周等)虽然也有名,但比不上这个水平。可惜自己钱不够买不下来,只能遗憾地归还,就像拿着和氏璧却不得不还回去一样心疼。
全诗表达了学者对珍贵古籍的痴迷,既赞叹文物本身的价值,又感怀前辈学者保护文化的努力,最后因为无力购买而遗憾,展现了传统文人对文化遗产的珍视之情。诗中提到的具体人物和典故,都是清代考据学家圈子里的真实人物和事件,反映了当时学术界的交往和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