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雷壑先生韵

青紫过如拾芥轻,今吾非辱故非荣。
海波忽与桑田改,书眼空如秋月明。
只可一丘容鹤隐,何须万里较鹏程。
到头更要深山住,不作终南捷径名。

现代解析

这首诗《和雷壑先生韵》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诗人以自然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人生观念。接下来我会逐句分析这首诗,尽量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

首联“青紫过如拾芥轻,今吾非辱故非荣。”这里的“青紫”可能指的是官服的颜色,象征官职或者地位。“拾芥轻”意味着取得这样的地位如同捡起一根小草一样容易,既不过分荣耀,也不觉得屈辱。诗人可能想表达的是对官职不卑不亢的态度。

颔联“海波忽与桑田改,书眼空如秋月明。”前一句描述了自然的力量,海波与桑田的变化,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迁。后一句中的“书眼”可能是指看书的视线,或指学识、见识,“空如秋月明”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和真理的洞察如同秋夜的明月一样明亮清晰。

颈联“只可一丘容鹤隐,何须万里较鹏程。”这里“一丘”可能指的是隐逸的地方,“鹤隐”意味着过着如仙鹤般悠闲的生活。“何须万里较鹏程”则暗示了诗人并不追求万里鹏程,也就是不追求远大的事业或成就,更倾向于平淡宁静的生活。

尾联“到头更要深山住,不作终南捷径名。”终南捷径是一个典故,指的是走近道以求快速成功。诗人表达的是他宁愿住在深山,享受自然和宁静,也不愿意走捷径去追求名利。

整体来看,这首诗充满了哲思和人生的智慧。诗人通过自然景象来反映自己的心境和人生观,表达了对简朴、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和真实的深刻洞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真实和平衡的态度。

苏寿元

宋元间福州福安人,字仁仲,号北溪。九岁能属文。弱冠游太学,以文名。宋亡,隐居建阳。时太学生至京师者皆授郡博士。或劝之出,不听,以《春秋》、《四书》教学者。有《春秋经世》、《春秋大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