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民谣 金台砚
金台砚,旧日老张闻宇县。
金华仙伯一品题,名高万石罗文传。
南辕回次白沟河,搴裳欲渡尘没靴。
向此画见限华裔,今乃接畛皆夷歌。
忽见御庄云蓊郁,千章乔木参天碧。
始知佳气似舂陵,更喜眼前多旧物。
伴行蕃使言侏离,髯奴鐻耳乃有知。
叩辕敛袂出双璧,不待驲人来致辞。
自言所献非荆璞,仅比澄泥与铜雀。
雅称挥毫白玉堂,夜扫黄麻追灏噩。
人皆谓彼勤且诚,盍探露团分宝馨。
归家请办千斛墨,异时拟勒燕山铭。
金华仙伯一品题,名高万石罗文传。
南辕回次白沟河,搴裳欲渡尘没靴。
向此画见限华裔,今乃接畛皆夷歌。
忽见御庄云蓊郁,千章乔木参天碧。
始知佳气似舂陵,更喜眼前多旧物。
伴行蕃使言侏离,髯奴鐻耳乃有知。
叩辕敛袂出双璧,不待驲人来致辞。
自言所献非荆璞,仅比澄泥与铜雀。
雅称挥毫白玉堂,夜扫黄麻追灏噩。
人皆谓彼勤且诚,盍探露团分宝馨。
归家请办千斛墨,异时拟勒燕山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描写一位名叫金台砚的人,他曾经居住在闻宇县,他的名字因为金华仙伯的一品题词而闻名遐迩。下面我为大家详细解释这首诗的内容。
首先,诗中提到“金华仙伯一品题,名高万石罗文传”,这里是在赞扬金台砚的名声很大,就像那高耸入云的万石罗文一样,流传得很广。
接着,“南辕回次白沟河,搴裳欲渡尘没靴”,这里描述了金台砚在白沟河畔的经历。他穿着尘土满靴,却依然想要涉水而过,显示了他不畏艰难的精神。
然后,“向此画见限华裔,今乃接畛皆夷歌”,这里是在说金台砚看到了一幅画,这幅画展示的是中华民族的风貌,但现在他所处的环境却是异族的歌声。
诗中又提到“忽见御庄云蓊郁,千章乔木参天碧”,这里描绘了金台砚看到御庄的景色,那茂密的树木遮天蔽日,美不胜收。
“始知佳气似舂陵,更喜眼前多旧物”,金台砚在这里感叹,原来这里的气氛和舂陵一样美好,而且眼前充满了熟悉的事物。
“伴行蕃使言侏离,髯奴鐻耳乃有知”,这里是在描述金台砚遇到的一位蕃使,他身边的髯奴和鐻耳也很有见识。
“叩辕敛袂出双璧,不待驲人来致辞”,金台砚拿出自己的宝贝,没有等待驲人致辞,就主动献给了对方。
“自言所献非荆璞,仅比澄泥与铜雀”,金台砚表示自己所献的并非珍贵的荆璞,只是普通的澄泥和铜雀。
“雅称挥毫白玉堂,夜扫黄麻追灏噩”,这里描绘了金台砚挥毫泼墨的场景,他在夜晚扫除黄麻,追逐着灏噩。
最后,“人皆谓彼勤且诚,盍探露团分宝馨。归家请办千斛墨,异时拟勒燕山铭”,金台砚在这里表示,人们都认为他勤劳而真诚,他希望去寻找露团,分享宝馨。回家后,他要准备千斛墨水,将来在燕山刻下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通过对金台砚的描写,展现了他的才华、品行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周麟之
(1118—1164)泰州海陵人,一说江宁人,字茂振。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历官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兼给事中。绍兴二十九年,充金国哀谢使,言辞详雅,金人为加礼。次年为同知枢密院事。金主背盟,复奉命出使,以主张俟金来南,尽锐奋击,必能成功,辞之。因被劾,责授秘书少监分司南京,筠州居住。有《海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