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七言律诗中的一首,通过描述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内心世界的向往。接下来,我将逐句分析这首诗。
首句“世上何人会此言”,诗人似乎在问,这个世界上真正懂得这种境界的人有多少呢?这句话引出了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即对现实超脱的追求。
接下来,“休将名利挂心田”,诗人直接表达了对于名利的淡漠态度。名利常常被看作是人生的重要追求,但诗人却主张不要将名利放在心上,这是对世俗价值观的质疑和反叛。
第三句“等闲倒尽十分酒”,诗人以喝酒为比喻,表示自己对世俗事务的淡漠态度。他随意地饮酒,似乎不把任何事情放在心上,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超脱情怀。
第四句“遇兴高吟一百篇”,诗人表示在兴致高涨时,会写下许多诗篇。这是对文学创作的一种赞美,也是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诗人通过写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追求。
第五句“物外烟霞为伴侣”,诗人将自然景物视为自己的伴侣。烟霞指的是自然中的美景,诗人通过与自然景物的交融,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越。
第六句“壶中日月任婵娟”,诗人进一步营造了一个超脱现实的境界。壶中世界象征着个人的内心世界,日月则代表着时间的流转。诗人在壶中世界中与日月相伴,表现出对时间的超越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末句“他时功满归何处,直驾云车入洞天”,诗人表达了一种对未来归宿的向往。功满意味着完成了自己的追求和使命,届时他将驾着云车进入神秘的洞天,这是一种对超脱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的超脱情怀和对名利的淡泊,表达了一种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世界的境界。诗人通过自然景物和内心的交融,营造了一个超越现实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和内心世界的热爱和向往。
吕岩
吕岩,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喦,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