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送随军入秦

杨子来戎幕,老夫欣主诺。
归路有光华,边庭少咨度。
雁知穷朔苦,人羡长安乐。
独将马革心,同声谢台阁。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杨子的年轻人加入军队,作者(老夫)很高兴地表示支持。整首诗用对比手法,展现了边塞军人的艰辛和长安城的安逸,同时赞美了军人保家卫国的决心。

前两句说杨子来参军,作者欣然同意。这里的"戎幕"指军营,"主诺"就是表示同意,显得很正式庄重。

中间四句形成强烈对比:一边是回长安的路途风光美好(归路有光华),一边是边塞军营条件艰苦(边庭少咨度);大雁都知道北方边境的苦寒(雁知穷朔苦),而人们都羡慕长安的繁华生活(人羡长安乐)。这里用大雁和普通人的视角,突出了军人戍边的辛苦。

最后两句是诗眼:唯独军人怀着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的决心(马革心),一起向朝廷表明报效国家的志向(谢台阁)。"马革裹尸"是用典,出自东汉名将马援,表示军人视死如归的精神。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这种反差:明明知道边塞苦、长安好,但军人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保家卫国。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对比,让读者自然感受到军人的崇高。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正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的家国情怀。

张说

张说(667年~730年) 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