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投山家宿

西南夷徼万山隈,昔日谁教汉帝开。
野鸟常呼行不得,马蹄那复夜深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深夜投宿山野人家的场景,充满边塞风情的苍凉感。

前两句"西南夷徼万山隈,昔日谁教汉帝开"说的是:在西南边陲的群山深处,这片土地当年不知是谁建议汉武帝开发的。这里用历史典故暗示了边疆的荒远,也透露出开拓疆土的不易。

后两句"野鸟常呼行不得,马蹄那复夜深来"最有意境:山野的鸟儿不停叫着"行不得",仿佛在劝阻旅人前行;而深夜传来的马蹄声,更显得这趟旅程的孤独与艰难。"行不得"既是鸟叫声的拟音,又暗喻旅途艰辛,一语双关很巧妙。

全诗通过"万山"、"野鸟"、"马蹄"等意象,生动勾勒出边塞夜行的画面。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环境描写,让读者自然感受到旅人的孤寂和边疆的苍茫。最妙的是把鸟叫声写成"行不得",既写实又富有深意,让普通的山行顿时有了诗意。

许邦才

许邦才(生卒年不详) 字殿卿。明代济南历城人。年少读书时与同县李攀龙、殷士儋为友。他们志趣相投,对八股文不感兴趣,而对唐以前的古诗文却极喜爱,常一起到山涧丛林吟诗作赋,乡人目为怪。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许邦才举乡试第一,先授赵州知县,未到任,又上疏改调永宁知县。后迁德府长史,勘验牢狱。四十二年(1563年)转周府右长史,赏加四品服俸。许邦才善于诗文,常题诗于山林庙宇,内容多表达对百姓的同情。其诗风格追随李攀龙。作品有《瞻泰楼集》、《海右倡和集》、《梁园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