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绮楼游仙诗五首 其四
郁金堂内下重帏,玉女无眠自掩扉⑴。
尘暗素书常自读(今日西学已土饭尘羹矣),月明乌鹊定何依⑵。
蛇珠未必能开雾(其相国有矢死督师之志),鸳锦犹闻劝织机(军火全资外洋,上海各局设防甚密)。
莫道素娥偏耐冷,为君寒逗五铢衣⑶。
尘暗素书常自读(今日西学已土饭尘羹矣),月明乌鹊定何依⑵。
蛇珠未必能开雾(其相国有矢死督师之志),鸳锦犹闻劝织机(军火全资外洋,上海各局设防甚密)。
莫道素娥偏耐冷,为君寒逗五铢衣⑶。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绘几个富有象征意味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坚守理想者的敬意。
前两句写一位女子在华丽居所(郁金堂)中放下层层帷帐,独自无眠掩门。这里"玉女"象征高洁之士,暗示有人在纷乱中保持清醒。
第三四句用对比手法:一边是读书人仍在昏暗光线下研读古籍(暗示传统文化面临困境),一边是月下乌鹊无处可依(比喻国家动荡中百姓流离)。括号里的注释点明当时西学冲击传统文化的现实。
五六句用典故暗喻时局:"蛇珠"传说能驱散迷雾,但这里表示未必能救国(暗指某位大臣誓死抗敌的决心可能徒劳);"鸳锦"指精美织物,暗讽当时军工依赖进口(上海军工厂设防严密却靠外国技术)。
最后两句转折:不要说嫦娥(素娥)天生耐寒,她其实是为"你"(指志士仁人)才忍着寒冷,穿着单薄仙衣(五铢衣)坚守岗位。这是对爱国者的深情礼赞,他们看似坚强,实则是为民族大义在负重前行。
全诗用神话意象包裹现实关怀,将晚清内忧外患的困局、传统文化的困境、爱国者的坚守,都化作可感的诗意画面,在冷峻中透着温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