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漉篇(有序)

为武义王世名而作也。
世名父为族叔所杀,母念世名稚,匿不发。
叔岁给米菽以偿,母子相对泣业,弗食。
及世名长,为庠生,娶妇,举一子。
世名袖利刃,伺仇出,立毙之。
有司悯世名孝,欲活世名。
世名不肯令父骨复暴人间,竟自杀以明。
妇亦以身殉焉。
独漉独漉,悲歌当哭。
梁柱有刀,车轮无轴。
儿哑哑,绕父足。
杀父者谁?父之族。
儿不敢仇,仇尔叔。
舂我黄粱,哺我菽。
儿下有儿,儿可赎。
摩挲室中刀,仇来剚尔腹。
报父下泉,亦何复有妇。
有妇从之游,不为黄鹄生,独宿冢上连理枝。
左拂扶桑右若木,日月缭绕之,昼夜代明烛,独漉之歌,
悲且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歌讲述了一个悲壮的复仇故事,核心是"孝道"与"牺牲"的震撼力量。

全诗用三个层次展开: 1. 血泪童年:开篇用"独漉独漉"的重复哽咽声,模仿孤儿寡母的哭泣。孩子像哑巴一样绕着父亲尸体打转,凶手却是自家人。母亲为保全幼子性命,被迫接受凶手施舍的粮食,每口饭都带着耻辱。

2. 忍辱成长:孩子长大后成为书生,看似走上正途,但墙上那把刀始终在无声呐喊。当他终于手刃仇人,官府都为之动容想网开一面,他却选择自杀——这不是畏罪,而是用生命维护父亲的尊严,让父亲不必再受开棺验尸的羞辱。

3. 生死相随:最动人的是妻子随之殉情。诗人用神话般的笔法描写他们的爱情:墓前树枝如鸳鸯交颈,日月轮流为这对夫妻照明。这种超越生死的相守,比单纯复仇更震撼人心。

诗歌的魅力在于: - 现实与神话交织:前半段是血淋淋的现实悲剧,结尾却化作浪漫神话,让残酷现实获得诗意升华。 - 沉默的力量:全诗没有直接写复仇过程,只用"摩挲室中刀"五个字,就让人看到书生多年隐忍的煎熬。 - 伦理困境:既歌颂孝道,又暗含对"以暴制暴"的反思。官府想救人而不得,凸显情与法的矛盾。

最打动人心的,不是复仇的快意,而是这对夫妻用生命完成的尊严救赎——他们用最极端的方式,证明了人间还有不可践踏的底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