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酉首夏述怀五首 其二

细柳新蒲最动愁,书生常抱杞人忧。
明知草窃时难久,无柰瓜期岁已周。
鹤唳不堪频报警,狼吞到处尚穷搜。
白头野老多情话,追溯升平也泪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忧国忧民的书生形象,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直白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动荡时局的深切忧虑和对太平盛世的怀念。

首联"细柳新蒲最动愁,书生常抱杞人忧"用春天新生的柳条和蒲草起兴,这些本该让人愉悦的景物却触动了诗人的愁绪。这里"杞人忧"借用了"杞人忧天"的典故,暗示诗人像那个担心天塌的杞国人一样,对国家命运充满不必要的忧虑,实则反映了深刻的社会危机。

颔联"明知草窃时难久,无柰瓜期岁已周"中,"草窃"指小规模的叛乱或盗匪活动,诗人明白这些动乱不会长久,但令人无奈的是,约定的和平时期("瓜期"指约定的期限)已经过去一年,局势仍未好转。这里透露出诗人对当局者不作为的失望。

颈联"鹤唳不堪频报警,狼吞到处尚穷搜"用两个生动的比喻:频繁的警报声像鹤鸣般刺耳,官府像饿狼一样四处搜刮民脂民膏。这两句尖锐地揭露了当时社会民不聊生的惨状。

尾联"白头野老多情话,追溯升平也泪流"通过白发老人的回忆,将过去太平岁月与当下形成强烈对比。老人们谈起往昔就流泪的画面,既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暗示着当下的苦难已经持续很久。

全诗语言朴实但情感深沉,通过书生视角、自然景物和平民老人的形象,层层递进地展现了战乱年代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诗中"鹤唳""狼吞"等比喻既形象又尖锐,而结尾老人落泪的场景更是无声胜有声,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乱世中普通人的痛苦和对和平的渴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