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进贤王銮秀才还家
我初宰钟陵,省观子之乡。
邂逅识子庐,乔木森苍苍。
云昔先大夫,西台古风霜。
骢马摇岭海,节钺绥徼方。
我晚不及见,令闻犹揄扬。
鲤庭有遗训,世泽殊未央。
念子伟哉器,恢廓不可量。
手挽百步弓,劲发直穿杨。
造物若不偶,云翮垂扶桑。
提椠入槐市,万卷重脩藏。
试历司空曹,才美寡颉颃。
新秋暑雨尽,金飙动微凉。
倏尔发归兴,一苇西江航。
匡庐滴层翠,彭蠡涵晴光。
故篱灿佳菊,聊以娱壶觞。
愿言定夙志,勿使旧业荒。
努兹少壮力,青霄期激昂。
允允鹿鸣宾,鼓瑟将承筐。
再尚大畜贤,良马逐康庄。
无坠燕翼谋,乃足称肯堂。
邂逅识子庐,乔木森苍苍。
云昔先大夫,西台古风霜。
骢马摇岭海,节钺绥徼方。
我晚不及见,令闻犹揄扬。
鲤庭有遗训,世泽殊未央。
念子伟哉器,恢廓不可量。
手挽百步弓,劲发直穿杨。
造物若不偶,云翮垂扶桑。
提椠入槐市,万卷重脩藏。
试历司空曹,才美寡颉颃。
新秋暑雨尽,金飙动微凉。
倏尔发归兴,一苇西江航。
匡庐滴层翠,彭蠡涵晴光。
故篱灿佳菊,聊以娱壶觞。
愿言定夙志,勿使旧业荒。
努兹少壮力,青霄期激昂。
允允鹿鸣宾,鼓瑟将承筐。
再尚大畜贤,良马逐康庄。
无坠燕翼谋,乃足称肯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官员写给一位返乡秀才的赠别诗,用平实温暖的语言表达了对晚辈的欣赏和期许。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情感脉络
1. 开篇回忆往事:诗人说自己刚当官时曾到过秀才的家乡,听说秀才祖上出过清廉正直的官员("骢马"指御史,"节钺"指将帅),虽然没见过但久仰名声。
2. 称赞秀才才华:用"手挽百步弓"形容他才能出众,像能百步穿杨的神射手;用"万卷重脩藏"夸他学识渊博,在科举考试中表现优异。
3. 临别赠言:趁着秋凉送别时,叮嘱他回乡后不要荒废学业("勿使旧业荒"),要继续努力("努兹少壮力"),未来定能像良马奔驰般前途光明。
二、艺术特色
- 善用比喻:把才华比作"穿杨箭",把前程比作"康庄大道",把祖辈教导比作"燕翼谋"(燕子护崽),形象生动。
- 画面感强:"匡庐滴层翠"写庐山青翠,"彭蠡涵晴光"写鄱阳湖波光,寥寥数语勾勒出秀美江南景致。
- 用典自然:如"鲤庭"暗指孔子教子典故,"鹿鸣"出自《诗经》宴饮篇章,但不显晦涩。
三、核心精神
全诗透露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价值观:
1. 对家学传承的重视("世泽未央")
2. 对才德兼备的欣赏("伟哉器"指人品才华)
3. 对后辈既鼓励又严格要求的态度
4. 对自然与读书相结合的生活情趣(赏菊饮酒时不忘治学)
最动人的是最后两句叮嘱:既希望他不要辜负祖辈栽培("燕翼谋"),又要靠自身努力光大门楣("肯堂"指继承家业),展现了中国式长辈深沉而务实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