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 无心律 存十二首 其七 第十一

君不见。无心之大施。
旷然忘怀绝衰利。随缘聚散任五家。
不计彼此之差二。开门任取不为限。
缘起即住非关自。三事由来不预怀。
岂简福田之渐次。一切无求无所欲。
任运无施无不施。无心之心超世间。
故得称为施中至。无心之心通法界。
法界平等非殊异。若能悟此一体檀。
即是无碍檀那地。行路难。
行路难。无心甚奇特。
不见福田之是非。深达无利无功德。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佛教中"无心布施"的最高境界,用通俗的比喻来说就像阳光普照大地那样自然。全诗用"行路难"的经典句式,传递了超越世俗得失的智慧。

核心思想是:真正的布施应该像呼吸一样自然。诗中描述的"无心人"做好事时完全不会想着回报("不计彼此之差二"),也不会区分对象贵贱("岂简福田之渐次"),就像开门让路人随便取用物品那样随意("开门任取不为限")。这种境界超越了"我在施舍你"的优越感,达到了万物平等的觉悟("法界平等非殊异")。

诗人用生活化的场景解释深奥的佛理:真正的慷慨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像下雨滋润草木那样自然而然("任运无施无不施")。最后点明这种"无心"状态看似简单实则艰难("行路难"),因为它要彻底放下对名利功德的执着("深达无利无功德")。

全诗的魅力在于把玄妙的佛法转化为可感知的日常道理,用"开门任取"这样具象的画面,让读者理解最上乘的布施其实是消除施舍者与受施者的界限,达到浑然天成的生命状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