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感遇·之卅七》。通过这首诗,张九龄描绘了一幅边疆战争的景象,展现了他对边防将领无能和边防设施空设的忧虑。
前两句“朝入云中郡,北望单于台”,诗人早晨进入云中郡,向北遥望单于台。这里的“云中郡”和“单于台”都是古代边疆地区地名,借以象征边疆战场。
接下来,“胡秦何密迩。沙朔气雄哉。”则是指匈奴与秦国(这里泛指北方的敌国)相距很近,边疆气势雄伟。这两句描绘了边境地区的紧张与雄壮。
“藉藉天骄子。猖狂已复来。”“藉藉”形容声势浩大,“天骄子”指北方的游牧民族,这两句说的是敌军气势汹汹又来了。
“塞垣无名将。亭堠空崔嵬。”“塞垣”是边塞,暗示无能的将领守不了边塞,“亭堠”指边防哨所,但这些哨所空空荡荡,毫无作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无奈和对边境防务薄弱的担忧。
“咄嗟吾何叹。边人涂草莱。”“咄嗟”是叹息声,“草莱”在这里比喻民众生活的艰难,“涂草莱”是比喻生活在苦难中的人。这两句是诗人对边疆民众生活的同情,感叹无能将领导致边疆防务空虚,百姓饱受战争之苦。
整首诗通过对边疆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边防无能将领的不满和对边疆民众生活的同情,反映了唐代边疆防御的实际情况。
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