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春柳同絜生,用白石韵

芳草分烟,夕阳匀浪,倚阑数遍离程。
问而今客眼,并柳色谁青。
暗悽怆、江潭梦苦,鬓丝摇落,犹未休兵。
听参差风笛,依然飞堕山城。
浅酲易醒,对飘萍、游絮先惊。
念汉苑尘荒,章台露陨,空办多情。
最怯乱莺啼过,春阴外、髣髴秋声。
认窥帘眉萼,年年销褪还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春天柳树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表达了战乱年代漂泊者的离愁与无奈。

上阕开篇用"芳草""夕阳"勾勒出暮春江边的宁静画面,但"数遍离程"立刻点出游子思乡的主题。词人自问:在异乡漂泊多年,我的眼睛和柳树相比,谁还能保持青春的色彩?这里用柳树的青翠反衬自己的沧桑。接着用"江潭梦苦""鬓丝摇落"等意象,暗示战乱未休带来的身心憔悴,连风中的笛声都仿佛带着战火的回响。

下阕转入更深的感慨。"浅醉易醒"比喻短暂的安宁总被现实打破,看到飘零的柳絮就心惊,因为这让人联想到荒废的汉苑、衰败的章台(代指故国遗迹)。最怕听到黄莺啼叫,明明是春天,却仿佛听见秋天的肃杀之声。结尾的"窥帘眉萼"(指柳叶)年年凋落又新生,既写柳树的顽强,也暗含对生命轮回、世事无常的感慨。

全词妙在将战乱背景隐于春景描写之后,用柳树的意象串联起时间流逝、故国残破、游子飘零等多重主题。语言看似清丽婉转,实则字字含愁,展现了乱世文人深沉的家国之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