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长昼沈阴,秋声淅沥,羁人对此,言愁欲愁,倚清真商调歌之。当有凄异动听者
尽日瞢腾怕展眉。此中情况倩谁知。却忆歌声箫局底。
休理。悲秋争遣到今时。
淼淼江乡波路阔。荻芦萧瑟雁南飞。怅望清晖怜玉臂。
沈醉。自牵乡思自禁持。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漂泊在外的人,在阴沉漫长的秋日里被乡愁折磨的心情。
上片(前六句)讲愁绪难解: 1. 整天昏昏沉沉连眉头都不敢舒展——用"怕展眉"的细节表现愁到极致的状态,连做个表情都怕牵动更多忧愁。 2. 这种苦闷无人能懂,只能回忆过去听箫声的日子来逃避现实。"箫局"指有音乐相伴的安逸时光,和现在的凄凉形成对比。 3. "悲秋"是文人传统,但作者说现在连这种雅致的伤感都顾不上了,说明愁苦已经超出文学范畴,是切肤之痛。
下片(后六句)写具体乡愁: 1. 眼前江水茫茫,芦苇萧瑟,大雁南飞——三个典型秋景都在提醒游子:该回家了。大雁尚能南归,人却滞留他乡。 2. 望着月亮想起远方亲人("玉臂"借代妻子),只能借酒消愁。"自牵乡思自禁持"最扎心:明明是自己主动想家,却又不得不强行压抑,这种矛盾心理把游子的无奈写活了。
全词妙在把抽象乡愁具象化: - 用"怕展眉"写心理 - 用箫声回忆写逃避 - 用雁群反衬孤独 - 最后"自相矛盾"的收尾尤其真实,每个在外打拼的人都能懂这种想家又回不去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