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日恩赐火

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
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食节(古代禁火冷食的节日)的夜晚,皇帝破例赐下火种给臣民的场景,通过小人物的视角展现皇恩的温暖。

前两句"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普通官员突然收到皇帝赏赐的烛火,明亮的火光让他恍惚觉得春天提前到来。这里用"惊"字生动表现出受宠若惊的心情。

中间四句用电影(闪电般的火光)、星辉(繁星般的光亮)两个比喻,描写使者快马传递火种的场景:火光像闪电般随着宫中使者快速移动,又像星光洒向路边百姓。使者马蹄带起的火星,照亮了沿途的榆柳和茅草屋。

最后两句"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最动人:普通百姓借着这皇家火种取暖,连最穷苦人家的茅草屋也被照亮。这里的"暖"既指真实的温度,也暗喻皇恩带来的心理温暖。

全诗妙在从小人物视角出发,把皇家仪式写得亲切自然。火光传递的过程就像温暖的接力,最终惠及底层百姓,展现了中国古代"仁政"的理想。诗中"惊""拂"等动词用得精准,画面感强,让读者仿佛亲眼看到寒夜里跳动的火光如何点亮整个京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