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

沈沈牛渚矶,旧说多灵怪。
行人夜秉生犀烛,洞照洪深辟滂湃。
乘车驾马往复旋,赤绂朱冠何伟然。
波惊海若潜幽石,龙抱胡髯卧黑泉。
水滨丈人曾有语,物或恶之当害汝。
武昌妖梦果为灾,百代英威埋鬼府。
青青兰艾本殊香,察见泉鱼固不祥。
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
千年魑魅逢华表,九日茱萸作佩囊。
善恶死生齐一贯,祗应斗酒任苍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牛渚矶(长江边的地名),通过一系列奇幻场景探讨了命运、善恶与人生无常的主题。

开篇用"沉沉的牛渚矶"营造神秘氛围,当地传说这里常有灵异事件。行人夜间举着犀牛角做的蜡烛(古人认为能照见鬼神),照亮了汹涌的暗流。水中出现驾着车马的鬼神,穿着红色官服、戴着朱冠,气势威严。这些描写生动展现了人们想象中的鬼神世界。

接着用"海神躲藏"、"龙抱胡须卧黑泉"等意象,进一步强化神秘感。借"水边老人"的警告,引出"武昌妖梦成真"的典故——暗示即使像周处这样的英雄,最终也难逃厄运。这里开始转入哲理思考:能看清水中鱼未必是好事(暗指看得太透彻反而招祸),就像济水清澈黄河浑浊本是自然,圣人与狂人各有活法。

最后用"千年鬼魅遇见华表(路标)"、"重阳佩茱萸"的典故,得出核心观点:善恶生死本质上没有区别,不如痛快饮酒、顺其自然。全诗通过光怪陆离的鬼神世界,表达了看透世事后的豁达——人生无常,不如洒脱面对。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