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梅
我观白榆千万树,花绕天河看花去。
仙人不识造化奇,种在江南更沮洳。
蒸翻朔雪冻作香,唤回梦影凝新妆。
梅仙梅仙谁所指,六籍己见数顷筐。
堂堂傅相九天上,商家霖雨来苏望。
化作盐梅鼎更深,从此功名几千丈。
黄金铸鼎未论功,白玉开花鹘神旺。
岳云绕空飞不去,瞥见西湖一千树。
却同天上白榆花,大庾山头更相遇。
诗人穷肩瘦于鹤,长篇短章岂仓卒。
黄昏疏影弄横斜,赋得蓬莱建安骨。
建安诸子昔未赋,北客哀吟楚三户。
屈子无情不肯招,离骚读罢长歌些。
月华辉辉大如斗,浸在寒潭落虚牖。
倒源水冷起青冥,化作盘空好身手。
我观画梅如画龙,变化岂与常流通。
自从瑶台厌丹粉,独立阊阖歌清风。
仙人不识造化奇,种在江南更沮洳。
蒸翻朔雪冻作香,唤回梦影凝新妆。
梅仙梅仙谁所指,六籍己见数顷筐。
堂堂傅相九天上,商家霖雨来苏望。
化作盐梅鼎更深,从此功名几千丈。
黄金铸鼎未论功,白玉开花鹘神旺。
岳云绕空飞不去,瞥见西湖一千树。
却同天上白榆花,大庾山头更相遇。
诗人穷肩瘦于鹤,长篇短章岂仓卒。
黄昏疏影弄横斜,赋得蓬莱建安骨。
建安诸子昔未赋,北客哀吟楚三户。
屈子无情不肯招,离骚读罢长歌些。
月华辉辉大如斗,浸在寒潭落虚牖。
倒源水冷起青冥,化作盘空好身手。
我观画梅如画龙,变化岂与常流通。
自从瑶台厌丹粉,独立阊阖歌清风。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面上是在赞美画中的梅花,实际上借梅花抒发了诗人对理想人格和高洁精神的追求。全诗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大庾山头更相遇")用神话般的想象写梅花的神奇来历。诗人说天上的白榆树(传说中银河边的仙树)都不如这画中梅花,它本是仙人错种在江南潮湿之地的仙种,却能"蒸翻朔雪冻作香"——在严寒中绽放芬芳。这里用夸张手法表现梅花超越自然的神奇魅力。
第二部分("诗人穷肩瘦于鹤"到"赋得蓬莱建安骨")将梅花与文人风骨相联系。诗人瘦如鹤的文人形象与梅花清瘦的姿态相映成趣,提到"建安骨"(汉末建安时期文人的刚健文风),暗示梅花代表着文人的铮铮傲骨。
第三部分("建安诸子昔未赋"到"离骚读罢长歌些")引入屈原的典故。说连屈原《离骚》都没写过这样的梅花,实际是借梅花表达自己像屈原一样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追求。
第四部分(最后八句)将画梅比作画龙,说这梅花能"倒源水冷起青冥"——从冰冷的水中直冲云霄,就像龙一样能变化飞升。最后点明主旨:真正的梅花(也是真正的高士)应该远离华丽瑶台,在清冷的宫门前独自歌唱清风,表达了对超脱世俗、坚守本真的向往。
全诗最精彩的是把梅花写得既像仙物又像文人,通过"冻雪凝香""瘦于鹤""独立歌清风"等鲜明意象,把抽象的精神品格转化为可感的画面。诗人表面夸画技高超,实则寄托了自己对理想人格的想象——要像这梅花一样,在逆境中保持芬芳,在孤独中坚守本真。
解缙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明朝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务。解缙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