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台
函关之东形势好,谁筑高台临大道。
鸡声寂寂台久荒,极目平原暗秋草。
昔在七国争雄年,田文好客谁能先。
手挥黄金若土苴,珠履门下常三千。
西入咸阳曾未久,几乎委身雄虎口。
机谋已遂幸东还,狗盗鸡鸣誇益友。
早使文知重贤士,当时不堕嬴秦计。
徒窃狐裘献幸姬,间关出走真儿戏。
文但好客能轻财,大义不明良可哀。
岂不见郭槐昔年称国士,燕山便筑黄金台。
鸡声寂寂台久荒,极目平原暗秋草。
昔在七国争雄年,田文好客谁能先。
手挥黄金若土苴,珠履门下常三千。
西入咸阳曾未久,几乎委身雄虎口。
机谋已遂幸东还,狗盗鸡鸣誇益友。
早使文知重贤士,当时不堕嬴秦计。
徒窃狐裘献幸姬,间关出走真儿戏。
文但好客能轻财,大义不明良可哀。
岂不见郭槐昔年称国士,燕山便筑黄金台。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公子田文(孟尝君)的故事,借鸡鸣台遗址抒发对历史的感慨。
全诗分为三部分:
1. 开头先描写鸡鸣台如今的荒凉景象(杂草丛生、鸡声消失),与当年繁华形成对比。
2. 中间重点讲孟尝君的故事: - 他养了三千门客,挥金如土 - 出使秦国时差点被杀,靠会学鸡叫的门客骗开城门才逃回来 - 讽刺他只知挥霍钱财收买门客,却不懂真正重用贤士
3. 最后用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的故事作对比,批评孟尝君: - 燕昭王是真重视人才(比如名将乐毅) - 而孟尝君的门客多是鸡鸣狗盗之徒 - 暗示真正治国需要的是大义和贤士,不是小聪明
诗的核心思想: 通过古今对比,告诉人们:表面上的慷慨好客不如真心重用人才。像孟尝君这样只顾养门客撑场面,遇到危机只能靠鸡鸣狗盗的小伎俩脱身,终究成不了大事。暗含对当时社会重形式不重真才实学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