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樊口三首 其三

长安当日碎樊山,闻说孙郎凿岘还。舴艋架虚掀舞甚,可堪破舶问前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樊口一带的历史沧桑和自然景象,语言生动,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长安当日碎樊山,闻说孙郎凿岘还"暗含历史典故。"碎樊山"可能暗指历史上长安战乱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孙郎凿岘"则借用三国孙权开凿山路的典故,暗示这里曾经历过人为改造。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不动声色地交代了这片土地承载的历史记忆。

后两句"舴艋架虚掀舞甚,可堪破舶问前湾"转为写景。诗人看到轻巧的小船在浪涛中颠簸起舞,不禁联想到那些破损的大船该如何通过前方的河湾。这里用"舴艋"(小船)与"破舶"(大船)的对比,既展现了江面的波涛汹涌,又暗含人生旅途的艰难险阻。

整首诗将历史厚重感与眼前景象巧妙融合,通过江上行船的生动画面,引发读者对历史变迁和人生际遇的思考。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让景物自己说话,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反而更耐人寻味。

薛季宣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