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内二首 其一

天涯有客夜凭栏,欲写离愁下笔难。
万里椰林栖老鹤,三年菱镜对孤鸾。
家无储蓄衣安寄,书到炎荒泪末干。
今日好兼严父职,教儿休再著儒冠。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漂泊在外的丈夫对家中妻子的思念和愧疚之情,语言朴实却充满深情。

开头两句直接点明场景:丈夫在遥远他乡的夜晚独自倚栏,想写信倾诉思念却不知从何写起。这种"提笔难言"的描写特别真实,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越是浓烈的感情,越难用文字表达。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道出生活困境:丈夫在南方("万里椰林")像孤独的老鹤,妻子在家乡("菱镜"指梳妆镜)三年独守空房。家里穷得连换洗衣物都寄不起,收到从炎热荒凉之地寄来的家书时,眼泪把信纸都浸湿了。这些细节既有画面感又戳心,比如"泪末干"的"末"字用得巧妙,既指眼泪未干,又暗含"始终在流泪"的意思。

最后两句最令人心酸:丈夫嘱咐妻子要同时扮演严父的角色,教育孩子别再走读书做官的老路。这句看似平淡的叮嘱背后,是读书人在现实打击下的无奈——自己戴着文人帽子(儒冠)漂泊受苦,不忍心让孩子重复这种命运。这种对家庭责任的愧疚和对现实的妥协,比直接说"我想家"更让人动容。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一封普通的家书,但正是这种朴实无华的语言,把古代文人被迫离乡谋生的辛酸、对家人的牵挂和自责都真切地传递了出来。即使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思念与无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