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赋得姑苏台》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姑苏台的宏伟景象,同时暗含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前两句"高台嵬嵬插天起,势压雄城三百里"像电影里的航拍镜头:高耸入云的姑苏台拔地而起,气势之大连方圆三百里的城池都被它压住了。这里用"插天起"的夸张描写,让读者直观感受到高台的壮观。
后两句笔锋一转,把镜头推进到台内细节:"云窗雾閤迷烽烟"写建筑被云雾笼罩,看似仙境,但"烽烟"二字悄悄埋下伏笔;"日日吴王醉西子"用特写镜头展现吴王夫差整天和西施醉生梦死的场景。
全诗最妙的是表面写景,实则写史。通过姑苏台的雄伟和吴王的奢靡形成强烈对比:再高的楼台也挡不住亡国的命运。诗人没有直接批评,但用"迷烽烟"暗示统治者被美色迷惑,看不见战争危机;用"日日醉"表现其荒废朝政。这种含蓄的写法让历史教训更发人深省。
诗中"插天起"与"醉西子"的夸张对比,就像用IMAX银幕展示盛世繁华,却在角落悄悄标注"此景不长"的警示标签,让壮观景象自带沧桑感,这是古人写咏史诗的独特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