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命诗 其二

弱质原归玉女峰,家亡国破恨重重。
椿萱已遂抒忠愿,昆弟先教殉难从。
热血千年啼杜宇,寒泉三尺照芙蓉。
堪怜宫院齐收北,忍听天朝长乐钟(清王彬同治《江山县志》卷一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女子在国破家亡时的悲愤之作,用直白的情感展现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交织。

开头"弱质原归玉女峰"以柔弱女子自比,暗示自己本该像仙女一样过着平静生活,却因战乱卷入苦难。"家亡国破恨重重"直接点明主题——家庭破碎、国家沦亡带来的层层痛苦。

中间四句通过家庭成员的遭遇反映时代悲剧:父母(椿萱)为忠义而死,兄弟(昆弟)率先为国捐躯。这里用"热血千年啼杜宇"的典故,将家人的牺牲比作化作杜鹃鸟不断啼血的古代蜀王,强调悲壮永存;"寒泉三尺照芙蓉"则用清澈泉水映照高洁莲花,象征逝者品格如芙蓉般纯净。

结尾两句最显沉痛:皇宫被敌军占领(齐收北),却还要忍受敌国的庆功钟声(长乐钟)。这种强烈的对比凸显了亡国之痛——不仅要承受国土沦丧,还要被迫见证侵略者的耀武扬威。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而是用"家破人亡""热血""寒泉"等具象词汇,将个人家庭的破碎与国家存亡联系起来。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无力回天的悲凉——作为弱女子,她只能将亲人一个个的牺牲化作杜鹃啼血般的永恒控诉,在敌国的钟声里咀嚼这份刻骨铭心的痛楚。这种把家族悲剧置于时代洪流中的写法,让诗歌具有了超越个人的历史厚重感。

徐元娘

徐元娘(一二六一~一二七六),江山(今属浙江)人。应镳女。恭宗德祐二年元兵破临安,随父兄投井死,年十六。事见清同治《江山县志》卷一○。今录诗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