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淮上李条侯兼寿其尊人
长淮东走入海流,淮阳城北黄云秋。
中有奇士李条侯,少年意气凌沧洲。
读书喜学万人敌,击剑常从侠少游。
下车但揖朱亥辈,入坐不乏陈遵俦。
西泠吴生与余善,自言曾识李生面。
纵酒每登南昌亭,走马时过下邳县。
方今四海无风尘,遣君半世居贫贱。
干将未拭华阴土,已有光芒中夜见。
李生有父寿且康,莱衣鸠杖同徜徉。
李生有弟不可当,精采奕奕神飞扬。
安车蒲轮会有时,且调甘旨娱高堂。
三山宫阙在咫尺,坐看沧海鸣枯桑。
怜余夙昔事章句,三十年来少知遇。
生平愿得肝胆交,路傍扰扰安足数。
浮云不蔽长淮路,渺望淮南丛桂树。
他年结客丰沛间,握手登堂拜生父。
中有奇士李条侯,少年意气凌沧洲。
读书喜学万人敌,击剑常从侠少游。
下车但揖朱亥辈,入坐不乏陈遵俦。
西泠吴生与余善,自言曾识李生面。
纵酒每登南昌亭,走马时过下邳县。
方今四海无风尘,遣君半世居贫贱。
干将未拭华阴土,已有光芒中夜见。
李生有父寿且康,莱衣鸠杖同徜徉。
李生有弟不可当,精采奕奕神飞扬。
安车蒲轮会有时,且调甘旨娱高堂。
三山宫阙在咫尺,坐看沧海鸣枯桑。
怜余夙昔事章句,三十年来少知遇。
生平愿得肝胆交,路傍扰扰安足数。
浮云不蔽长淮路,渺望淮南丛桂树。
他年结客丰沛间,握手登堂拜生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叫李条侯的年轻人,同时祝福他父亲长寿的赠诗。全诗充满豪迈气息,既有对青年才俊的赞美,也有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开头用长淮东流、黄云秋色烘托出宏大的背景,带出主角李条侯——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他文武双全,既爱读兵书("万人敌"指兵法),又喜欢击剑交友,性格豪爽,结交的都是像古代侠客朱亥、名士陈遵这样的豪杰人物。
中间通过朋友吴生的转述,进一步刻画李条侯纵酒走马的潇洒生活。虽然他才华横溢("干将"宝剑比喻才能),却因天下太平而不得志,过着清贫生活。但诗人坚信他终会等到施展抱负的机会("安车蒲轮"指朝廷征召贤士的车驾)。
诗中特别提到李条侯家庭幸福:父亲健康长寿("莱衣鸠杖"是老人装扮),弟弟也英气勃发。诗人用"三山宫阙"(传说中仙人居所)比喻他们一家其乐融融的生活状态,充满羡慕之情。
最后诗人倾诉自己的境遇:埋头学问三十年却少有知音,渴望结交李条侯这样肝胆相照的朋友。"浮云不蔽长淮路"寓意前路明朗,期待将来能去拜访他们父子,表达了真挚的友情和对后辈的期许。
全诗最动人的是两种情感的碰撞:一边是描写年轻人朝气蓬勃的生命力,一边是中年人历经沧桑后的真诚告白。诗人用雄浑的江河、闪亮的宝剑、飘动的浮云等意象,把对青年才俊的欣赏、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对真挚友情的向往,都融汇在壮阔的自然景象中,读来令人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