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人傍晚归途中的宁静画面,充满禅意和生活气息。
前两句写僧人结束化缘("持钵"指僧人乞食),踏着凉爽的夜色走在幽静的小路上。"罢持钵"三个字就点明了僧人身份和日常功课。
中间四句用电影镜头般的语言展现沿途所见:远处寺庙的钟声从暮霭中传来,水边楼阁亮起温暖的灯火。僧人拄着藜杖走过湿润的青苔小径,月光像水波般在他麻布僧衣上流动。这里"钟声与灯火"、"青苔与月光"的对比,把宗教场所的庄严和世俗生活的温馨完美融合。
最后两句突然出现转折:老禅师唱着《白雪》这样高雅的歌曲,让作者在黄昏时分感到自己难以应和。这里的"愧"不是真的惭愧,而是表达对禅师超然境界的向往。就像我们听到别人唱美声歌曲,会感叹"我唱不了这么好"那种自然反应。
全诗妙在把普通的僧人晚归写得如诗如画,通过钟声、灯火、月光这些日常元素,让我们感受到平凡生活中的禅意。最后用"唱歌"这个生活化场景收尾,既突然又自然,就像禅宗的"顿悟"一样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