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灯宴

公子留宾锦作筵,却怜欢赏动韶年。
琼枝照夜无双艳,璧月临春第一圆。
幕里仙姝怜紫玉,座中词客重青莲。
醉归不问金吾禁,鱼钥天明恰已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华丽热闹的元宵夜宴,用生动的画面和典故展现了古代贵族生活的奢华与风雅。

前两句写宴会开场:主人用华美的锦缎布置宴席,热情留客,欢乐的时光唤醒了人们对青春岁月的感怀。"韶年"指美好年华,暗示这场宴会不仅是享乐,更承载着对时光的珍视。

中间四句用四个经典意象渲染宴会盛况:像琼枝般的花灯在夜色中独一无二地闪耀,如玉盘般的月亮正逢最圆满的时刻(既写实景又暗喻聚会圆满)。帘幕后的美人如同传说中化作紫玉的仙女(用吴王小女紫玉典故),席间的文人墨客都像推崇李白(青莲居士)般敬重才子。这些描写虚实结合,把现实宴会与神话传说、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增添了文化韵味。

最后两句写宴饮至天明:宾客醉意朦胧地回家,不用顾忌宵禁(金吾是执金吾,古代掌管宵禁的官员),因为鱼形钥匙开启城门时(指清晨开城门),天正好亮了。这里既表现尽兴而归的洒脱,又巧妙点出通宵达旦的狂欢,收尾干脆利落又余韵悠长。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华美布景到月夜灯影,从美人才子到醉归晨光,既有视觉盛宴,又暗藏文化密码,更传递出及时行乐却不失风雅的生活态度。最妙的是所有奢华描写都带着"圆月""天明"这样的自然意象,让纸醉金迷的宴会始终保持着天地清辉的底色。

张元凯

苏州吴县人,字左虞。少习《毛诗》。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督运漕粮北上,有功不得叙,自免归。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谈天下事,慷慨风发。工诗,有《伐檀斋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