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农历六月多雨导致庄稼受灾的悲惨景象,同时讽刺了社会不公和读书人的无力感。
前两句用"野气苍茫"和"地底雷声"营造出压抑的自然氛围,暗示灾难来临。中间四句形成强烈对比:斑鸠鸟的叫声本应预报农事吉凶,但五月刚收的新粮六月就被迫贱卖;寺庙里的和尚坐享其成,农民却像啼血的杜鹃般哀嚎。最后两句是诗人的自嘲,说自己虽然读圣贤书,却对现实困境束手无策,只能像文人雅士那样在亭台里写写风月。
全诗通过三个反差揭示深刻的社会问题:自然界的反常对应着人世的不公,寺庙的安逸反衬农民的苦难,读书人的清高对照着现实的残酷。语言看似平实,但"和尚乐"与"杜鹃哀"的对比尤其刺眼,最后两句的自嘲更是暗含了对整个知识分子群体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