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初春喜晤梅澥先生因怀尚铁峰沈秀岚适先生以诗钞见示率成长歌用为题词

少与公相识,长从公相游。
蒙公青眼待,不与下士俦。
我乃不揣陋,公乃为包羞。
别公六期岁,白发已盈头。
昔公宦游日,东南人士稠。
观水既观海,复不绝泡沤。
登山既登岱,复不小阜邱。
冰鉴期无爽,霜毫时秘抽。
鹤子秋风健,兰孙春气柔。
黄金散不尽,终可补箕裘。
积书千万卷,琅嬛宝笈留。
晚年自订稿,呼我为编修。
八万五千字,一一皆清遒。
将为纪年谱,将为咨事诹。
天资既纯粹,高识乃不侔。
向当共知己,来自山海陬。
银冈尚北望,锦水须东流。
独有松江客,溯洄难遽求。
人事类如此,我心徒悠悠。
与公期不朽,魂梦各千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晚辈写给前辈梅澥先生的深情告白,表达了对他知遇之恩的感激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回忆往事(开头到"公乃为包羞"):诗人回忆年轻时受到梅澥先生的赏识和照顾,先生不以他身份低微而轻视他,反而包容他的不足。

2. 赞美先生("别公六期岁"到"高识乃不侔"):用六年未见的感慨引出对先生的赞美。把先生比作高山大海,形容他见识广博;又用"冰鉴"(明镜)比喻他明察秋毫。提到先生晚年著书立说,还邀请诗人参与编修工作。

3. 人生感慨("向当共知己"到最后):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特别是那位"松江客"(可能指沈秀岚)难以相见。最后以"与公期不朽"表达希望与先生的情谊能流传千古的愿望。

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
- 用登山观海比喻见识广博
- 用"鹤子秋风健"形容先生如鹤般高洁
- 用"兰孙春气柔"形容后辈如兰般温雅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传统文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既有对前辈的敬重,也有对人生聚散的感慨,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

0